第一百二十一章 真正的贞烈忠孝之才不会背弃君父(2 / 2)
而朱由校在前世看过关于明朝科举方面的研究,也知道大明的科举无论是生员还是举人亦或是进士的录取比例都不高。
进士基本上一万人中取三到五个。
所以,朱由校知道大明有的是想考中功名的士子。
要不然也不会有人八十多岁还坚持参加科举考试的。
在朱由校看来,科举制度就是朝廷控制天下读书人的法宝,而不是天下读书人拿来要挟皇帝的工具。
因为大明又不是世家门阀时代。
可以提供给士人掌握权势的官职与士人数量是供不应求的局面,是僧多粥少的格局。
何况这个时代,有社会地位的职位就只有做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