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三章 北海镇的真面目(2 / 2)
不把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全盘夺过来,那就只能依靠乡绅和那些秀才举人治理国家。即便是某天想限制这些人,可因为土地这个最重要的资本在人家手里,最终还是一事无成,或是人亡政息。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上这样的人多不胜数,比如晁错、王安石、张居正,再比如满清的雍正。
是的,一切都是以经济问题,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决定政权结构,决定司法制度,决定政权代表了谁的利益。
搞工业化国家不讲经济基础,开什么玩笑,古今中外哪个政权敢说这话?
如果赵新想废除奴婢制、消灭溺婴、让农民吃饱饭,可连国家最重要的资本都掌握不了,任凭土地私有化,等着大小封建地主跟自己掰手腕,那不是作茧自缚么。
没有这个,也别谈什么驱除鞑虏了,另一个时空的民国时代就是最好的证明。一个皇帝下台了,无数个“皇帝”走马换灯。
如果有人想在赵新下面搞资本私有化,好吧,只有干掉赵新一条路。因为没有赵新这个怪胎,就没有北海镇政权的资本积累,所有资本从某种意义上说都是赵新的;如果干不掉,想靠着赎买来解决,谁又有这么多的钱?
先不管干掉赵新是不是容易,赵新之所以发展那么多“金牌小密探”,也是为了防着某些人有天来这么一手。
于德利之所以会辞去学校的职务跟着赵新干,他其实很早就看出了这个关键所在。对他来说,赵新当不当皇帝都不重要。就算是以后的国家没有皇帝,赵新也是不带皇冠的皇帝。他所担心的只是赵新某天别脑子一热,大搞什么分封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