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二节 京师(一百二十九)(2 / 2)
对付复社,他的思路亦是如此。他虽不出手,但却一直嘱咐其弟暗中主义有无反复社的人物。去年,陆文声和周之夔对复社的攻击,给了温体仁一个极好的机会。
如果说周之夔此人反对复社是因为过去的政见不同和后来的“失官”,陆文声的攻击就带有地方缙绅争权夺利的成分在内。
陆文声此人亦是太仓本地人,虽无功名,亦是缙绅出身。少年时在外祖父周文潜家,张采与他同学。崇祯九年两人因小事失和。陆文声因此怀恨在心。欲伺机报复张采,便想出了去京师控告复社的主意。
自然,进京控告这么大一件事,对是对付名声如日中天的“复社”,陆文声这样的“白身”是不敢擅作主张的。自然,他的身后有“大人物”撑腰。
这位大人物并不是温体仁。而是太仓望族王时敏。这位王老爷是前内阁首辅王锡爵的后人,与温体仁有“两世通家之谊”,深受温体仁倚重,恩礼较其他亲信尤厚。
当时太仓望族是万历时官至刑部侍郎的王世贞家族和万历时官至内阁首辅的王锡爵家族,张溥倡立复社之后,门墙炽盛,许多望族子弟皆贽居门下。王时敏由此蓄怨于复社,陆文声正是看准了这一点,才找上门去,告以入京之意。
王时敏说:“相君复社,参之正当其机,但相君严重,不轻见人,耳主局者惟德清为政,宜就商之。”陆文声即按照其嘱咐入京拜访了蔡奕琛,呈进疏稿。
温体仁看了蔡奕琛送来的疏稿,认为张采无足轻重,便指示陆文声将攻击目标转为张溥。,并且从“借端筹饷,历陈奸弊”的角度攻讦张溥。
↑返回顶部↑